“油改电”难道就一无是处?现实情况或许并非如此

易车原创 别再感叹燃油车的逐渐逝去了,如果几十年后路上在跑的全都是各式各样的新能源车,那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恐怕是最值得被纪念的时代。新老交替、各种能源形式并存,我们甚至是这一 " 切换过程 " 的见证者或参与者。当子孙后代已经完全没有燃油车可以驾驶的时候,甚至还可以去炫耀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并存与纠结。曾经斩钉截铁的决定,有没有导致过今天的后悔 … 那么我们今天所坚持的一些看似不可动摇的理念,在几十年后是否又会被颠覆呢?例如你对 " 油改电 " 的一些偏见。

我也曾非常坚持地跟朋友们说过 " 不要买电动车,它们会很麻烦!" 然而,我们无法拒绝时代的变化,当电动车(新能源车)已经成为大趋势,所有的汽车厂方、甚至是 IT 领域的佼佼者们,都纷纷聚集于此、想要分一杯羹。我们不去讨论各家的商业逻辑,但就车型本身,它们也已经演变出了越来越多的形式。

朗逸纯电是一款典型的 " 油改电 " 车型

" 油改电 " 就是其中比较传统的一种,你可以简单粗暴地把它理解为,厂方把原有的燃油车卸掉了发动机和变速器,换上了电池组和电机,似乎就是这么简单 … 它已经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它身披燃油车的外形,你在第一时间很难分辨出它的真实身份。

" 油改电 " 多数存在于传统车企,他们本身就具备原型车,要做的只是换一道纯电动力、再解决匹配问题、之后就能上市销售了。而 " 新势力 " 造车企业们,由于不具备燃油发动机的技术积累,没有现成的车型可以用,因此也只能从 0 开始研发纯电动平台车型,而这则是我们今天聊的另一种形式。

不知从何时起,兴起了这样的言论,说 " 油改电 " 车型不够纯粹 … 大概是从车型研发之初是为了适用于燃油发动机动力、而非纯电动力等作为开端,再到 " 油改电 " 车型不能够发挥纯电动车的最大优势等等,诸如此类。我相信这其中有技术层面的道理,当然也不缺乏一定的诋毁因素。

上汽大众 I.D. 试制车

依然要再说到大趋势这个词,哪怕是传统造车企业,也不可避免地要从 " 油改电 " 往纯电动平台发展。以大众品牌为例,目前旗下的朗逸纯电、宝来纯电等车就属于 " 油改电 " 车型。而基于 MEB 纯电动平台而来、即将在短期内上市的 I.D. 系列车型则属于我们讨论的后者。是否正是因为目所能及的发展轨迹,才导致大家把 " 油改电 " 车型在现阶段就率先定义为 " 落后 " 了呢?

上汽大众 I.D. 试制车

即便是在燃油车时代里,技术和设计水平发展也是参差不齐的,既然大家能够接受百万豪车与一辆家用买菜车同时出现在超市的停车场,为何在接受新能源的时候要用不同的眼光的来别对待呢?更何况对于用户而言,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或许都只是一个工具,衡量工具的标准也只是好用与否而已。

与燃油车相比,电动车最大的不同可以简化为用电池组、电机取代了以往的发动机、变速器和油箱。因此,纯电动平台的布局相比燃油车就可以变得更加多样化。例如,电机的尺寸是明显小于发动机的,所以容纳它的发动机舱并不需要很大;甚至在不少纯电动平台上还存在双电动机、三电机等诸多不同形式。

纯电平台车型在车身布局方面自由度更高

相比燃油车平台,纯电动平台在设计电池组布局时往往会比如何安放电机更加关键。受制于目前电池组能量密度的限制,想要达到 300km、400km 或是更多续航里程的话,一般来说一辆电动车需要搭载近 500kg 左右的电池包,仅仅电池包的重量和体积,就决定了纯电动平台的设计走向。现阶段,绝大多数厂方的做法是将电动车的电池包放置于车辆底部,以降低整体重心。

较重的电池组成为纯电平台车型需要重点照顾的部分

最直观的区别则是," 油改电 " 车型依然延续了传统燃油车的造型设计和空间布局,甚至你在第一眼印象中无法分辨它是一款新能源车。而纯电动平台车型,绝大都数并没有遵循传统的车辆设计风格,在造型上或是车内空间布局上会带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我认为,除了绝大多数厂方宣称的纯电动平台能够灵活布局这一原因之外,有意要与传统燃油车拉开差距或许也是它们的一大初衷。

我首先想到了设计师们,纯电动平台的到来,势必从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设计师们的灵魂,他们能够在一个新的领域肆意挥洒才艺、展示各种想象力 … 以至于实际用户可能还没能跟得上他们的节奏。又或许,设计师们才是真正引领汽车时尚的人,他们得以释放的天性,才能让汽车设计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纯电平台车型在设计风格上会更天马行空

速度、操控、刺激性,这或许是纯电动平台车型带来的另一种美好。以往,我们认定一款后驱车能够带来更好的驾驶乐趣,认定一辆拥有分时四驱和扭矩放大功能的越野车能够带我们到达更多未知的地方。

而现在,纯电动车似乎在改变这种逻辑,它能够将多重属性至于一身。当前 / 后桥分别搭载了电机之后,一辆特斯拉 Model 3 既能够拥有后驱车的操控魅力、同时也能模拟前后 50:50 动力分配来获得更多稳定性 … 与此同时,它对于四轮扭矩分配的自由度可能要比以往任何四驱越野车都更高,理论上,纯电动四驱会变得更加聪明。

以上两者,设计与技术,只是我们基于目前所见总结出来的一丁点内容。以后呢?纯电动平台似乎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能够帮助我们改变更多的固有观念。由此,我也会认为它并非是一种断层式的替代,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燃油车的延续。

" 新势力 " 们给大家带来的新奇感受是层出不穷的,它似乎能够让你在车里做更多以往你没想过会在车里进行的事情。它甚至把移动互联网搬进了车里、也能把你的车与房子相连接 … 可就是,似乎没能把一辆车本身给做好。

" 油改电 " 车型在日常操作方面更符合用户习惯

没错,由于相对缺乏造车经验,无数的新车企会在车规安全性、车规人性化方面犯下低级错误。就像是在电脑上展示 PPT,这份 PPT 文件的确够漂亮、够天马行空、也很刺激大家的神经,然而这台电脑本身却似乎并不耐用、或者用起来不怎么舒服。

当然,这一问题也许仅存在于现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伟大的车企都是从经历这些 " 小事 " 做起的。然而,这也正反映出了现阶段传统车企们的优势,他们首先懂得如何让造出来的汽车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再在其基础之上增加那些花哨的 "PPT 内容 "。

一个有趣的现象则是,传统车企在开发 " 油改电 " 车型时,往往是从相对较低的级别入手。比如朗逸纯电,上汽大众从一款销量最高的入门家用车入手,售价较低、面向的人群也更广泛。而 " 新势力 " 造车企业们往往会从较高的级别入手,企图在一开始就制造更高的声势、以迅速占领这块长期被传统车企们统治的市场。

未来的电动车(新能源车)会是什么样?或许会更加超出我们的预期,但它一定结合了传统车企的造车实力、同时也融入了 " 新势力 " 造车企业们的开放型思维模式。但在目前阶段,我们似乎还没有办法将两者立判高下,或许你会更喜欢纯电动平台车型的新鲜感和刺激性,但我却认为一辆家用车首先要以满足人性化体验为主 …

编辑点评:再回到 " 油改电 " 这个话题,我坚持的观点是,在电动车(新能源车)全面普及之前," 油改电 " 似乎都拥有它存在的意义。起码在现阶段我们能买到的电动车里面,它们对于日常生活的帮助作用更加接近传统燃油车带给我们的感觉。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殊产物,但却也是帮助我们度过这个时代的必要产物,不要再对它有任何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