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车安全说了几十年,为何这两年逐渐走下神坛

汽车安全,长期以来,在我国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也就是说,普通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衡量标准模糊,对汽车安全的判断方向有偏差,结果,自然是不正确的。

最典型的,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对 " 汽车安全 " 的理解竟然还是 " 车比人重要 ",我们时常在一些事故报道中看到类似于 " 某款车在碰撞中损伤严重,这款车不安全 " 之类的话,却很少站在事故中人的角度去判断车子究竟安全与否。

要知道,车子就算是撞碎了,也是有保险公司去赔的,人要是挂了,任保险公司怎么赔也是活不过来的。

所以,以事故当中车辆的损毁程度判断车辆的安全,是最典型的认知错误,更重要的是,持这种错误认知的人还不在少数。

其中的原因,除了以讹传讹的部分外,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早期工业不发达,尤其是材料和结构技术不发达的原因,早期工业上结实的东西一定是比较重的,比较厚的,硬度高的,实心儿的等等,加上我国早期汽车工业不发达,这种 " 文化认知 " 也就被 " 传承 " 了下来。

甚至荒谬到以门板的软硬来作为衡量安全的标准之一。

大家口口相传的 " 安全观念 " 无非是 " 钢板厚 / 硬,车门板按不动 "、" 前后都有防撞梁,禁撞 "、" 车重,用料厚实,安全 " 等等。然而,这些看似正确的 " 理论 "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真正的 " 汽车安全 " 的认知加深而逐渐 " 失效 "。

比如,以 " 钢板厚 / 硬 " 一说称车辆 " 安全 " 的最是无脑,殊不知,所谓的钢板只是包裹车身的一层 " 铁皮 ",这层铁皮在碰撞时几乎如同纸般脆弱,真正承受撞击的是车架。

再比如 " 防撞梁 ",装了防撞梁不一定安全,没有防撞梁不一定不安全,装不装防撞梁要看车体构造。一些车在前后端虽然用眼看不到防撞梁,但车架前后围都进行过强化,并非只有安装了防撞梁才 " 禁撞 "。

至于 " 车重,用料厚实 " 可能起初不好理解,但看看如今汽车行业都在进行 " 轻量化 " 就能理解了,轻量化并非就不安全,而是要看材料和结构强度。举个实例,F1 赛车的质量最多也就 600kg 左右,最轻的甚至不足 500kg,然而安全性却异常高,经常看到 F1 赛车在发生事故后,车身粉碎,但车手却能安然无恙,就是因为 F1 赛车的驾驶舱做得十分坚固。而且,即使 F1 赛车已经这么轻了,各大厂商还在想办法让车重再轻一些,因为这样能提高加速性能,缩短制动距离。

其实,从来都没有事实或统计数据来支持 " 德系车安全 " 这一论断。如今,不管是欧洲的 E-NCAP、美国的 IIHS、日本的 J-NCAP 以及我国的 C-IASI ( 中保研 ) 这些公正透明的汽车安全测评机构组织的碰撞测试中,德系车的成绩并非特别优秀,有时候甚至是较差,有些车型的成绩甚至比一些咱们以前常常批评的自主品牌还要差," 德系车安全 " 的帽子在一次次的实例中被一点点往下摘。这一现象要引起警惕,相关主机厂要做出反应,避免继续消耗几十年来积累的信任度。

那么,应该怎样聊 " 汽车安全 " 这个话题呢 ? 实际上这个话题非常大,涉及面非常多,我等并非专业研究人士,只能把所知所觉略加总结,以飨大家。但毕竟浅陋,甚至谬误,不足之处更可以共同探讨。

首先,要说 " 汽车安全 " 一定建立在 " 交通安全 " 基础上的,没有交通安全,汽车安全就无从谈起。而交通安全首要以不出事故为上,也就是首先要考虑的是避免事故而不是考虑出了事故怎么办的问题。接下来才是,如果事故不可避免,才会说到汽车安全。而且这里说的汽车安全也有个轻重主次之分,那就是汽车安全一定要优先考虑人而不是车,同时,不仅要考虑车内人的安全,还要考虑车外人的安全。一句话,先要避免事故,实在避免不了再谈汽车安全。

车德钢再次重申和强调一下:汽车安全的核心是 " 人 ",汽车安全的实质是优先考虑人而不是优先考虑车。

发生事故后,只要人的损伤能够降到最低,哪怕车子碎成渣,那也是安全的好车 ; 反过来,车子完好或只是掉了块漆、凹了个坑,但是人挂了,那也肯定不会被冠以 " 安全 " 之名。

如此一来,关于 " 汽车安全 " 这个话题涉及其中的主要因素也就比较明确了,根据主次关系我认为依次应为:

1、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驾驶员的安全意识绝对重要,而且绝对是第一重要。如果驾驶车的人酒驾 / 醉驾 / 毒驾、疲劳驾驶、超载 / 超速 / 超驾驶范围、不系安全带、闯红灯、开斗气车、飙车、乱开远光灯、开车打电话 / 发消息 / 发微信 / 看视频 …… 不出事故才怪 ! 所到之处,几无安全可言,但这是车的事儿吗 ? 话说,再牛逼的车也会被猪一样的司机给毁了,就是这个理儿,所以,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司机是行车安全的最大保障。

2、驾驶员的驾驶水平。这一点不好量化,究竟什么是水平高,什么是水平低,不好说。你说赛车手技术好,给辆大挂车,估计也搞不定。如果从根源上来说,那就是我国的驾考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尤其是如今的 " 速战速决 " 模式,实在害人不浅。说实话,就算是成功拿到了驾照,也只是能够把车发动起来,能分清油门、刹车、离合器和方向盘的作用罢了。刚拿到驾照的新手,给他一辆车,甚至连前机盖和油箱盖怎么开启都不知道,指望他们有很好的驾驶技术,做梦吧 !

在这一点上多说几句。要想驾驶水平到家,首先必须得懂车,对车辆运行的机械原理,发动机的构造和运行原理,前驱 / 后驱 / 全时四驱 / 分时四驱包括差速器原理、前置 / 中置 / 后置发动机、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等等,都有一定的了解,起码得熟悉。再就是得有丰富的驾驶经历,不是说你开了好多年车、行驶了好几万公里就是老司机了,就是驾驶水平高了。而是要走过南闯过北,开过多种类车型 ( 不是数十款车型 ) ,走过城市、国道、高速、桥梁、隧道、砂石路、泥土路、盘山路、冰雪路、涉水路、冻土路等各种路况,开车不下一万公里,在晴天、阴天、雨天、雪天、雾天、风天等各种环境下开车多年,亲眼看见甚至亲身经历过剐蹭、追尾、爆胎、碰撞、侧翻、失火等等事故 …… 如果这些在你的驾驶生涯中没有出现过,请不要说你是老司机,因为经历过这些的驾驶员在意外情况来临时往往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从而避免事故。

3、车辆的安全配置。人之外,才是车,车的因素是排在人之后的。对于安全配置我们如今都比较熟悉,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主动安全配置,二是被动安全配置。主动安全是如何避免汽车出事故,被动安全是车辆在出事故时如何最大程度的保障人的安全性。主动安全主要在于 ADAS 之类的,比如主动刹车、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并线辅助、交通标志识别、夜视系统、自适应巡航等等,多被称为智能安全科技。而被动安全配置则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儿童安全座椅、ABS、EBD、ESP、刹车辅助、牵引力控制等等。

4、造车工艺和材料。这主要涉及车身结构,各种金属部件之间的焊接、胶接、铆接等制造工艺,以及 " 吸能技术 " 等设计工艺,同时也包括车身用材,如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铝材、碳纤维以及最新的 3D 打印材料等等,这一部分对于普通人来讲一般是最为深奥的,但对于车来讲,却是最基础的。因此,车德钢只说一点,一般允许上市销售的车,在这方面做的都比较到位,当然我说的是那些主流品牌的主流车型,即畅销车。

最后车德钢要说的是,所谓汽车安全,是一定要以考虑 " 人 " 的安全为第一要义的,人的因素大于一切,此后才是汽车的车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