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中国:蔚来的人民币“云账户”

想成为人民币玩家的蔚来,终于开好了它的人民币 " 云账户 "。

规模超百亿,蔚来中国总部项目将落户合肥。

这是昨天上午,蔚来和合肥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核心信息。

李斌在后来的线上采访中向我们表示,如果项目进展顺利,蔚来会把在中国的一些业务和资产注入该项目。

"(形式上)和亦庄那个差不多。" 他说。

一位消息人士向我们透露,概念上该项目相当于成立一个子公司,把蔚来在中国的包括研发、销售、生产、运营等等统统装入,完成后或将在 NIO Inc. 下和 XPT(蔚来驱动科技)平行。

李斌对于公司架构及其影响都拒绝发表评论," 这些问题太远了。" 不能强调更多遍的是," 目前我们只是签了一个框架 "。

以现在的进展而论,该框架的确凿性,可能并没有到 " 蔚来得救了 " 的程度;但是可靠性,却足以让蔚来可以喘口气。

至少资本市场这次选择相信:

斜率快不存在了 ……

蔚来股价在盘前大幅上涨超过 33%,跳开来到 5 美元区间(5.16 美元)。但是开盘后走低,截止收盘,股价在 4.40 美元,整体涨幅 13.40%。

字越短,事越大?

关于此次合作,现在得到确认的细节非常之少。具体可以参考 @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措辞:

这是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官方微博

蔚来汽车中国总部项目包括:在合肥成立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建立研发、销售、生产基地,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中国总部运营体系。项目计划融资超百亿元。蔚来中国落户合肥 5 年内将打造一个千亿产值的龙头企业,加速合肥新能源汽车集群发展,引领带动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这是眼下最权威的说法。然而充满了无数疑问。即便是唯一有信息量的融资规模,也因为缺乏融资渠道这一重要注脚,而显得略有些暧昧。

在昨日签约之后的第一时间,其实曾流传过一个 " 剧透 " 版:

超纲信息集中在以下两句话:

一,项目计划融资 145 亿元,用于公司研发、市场体系建立和运营;同时,规划建设总部及研发基地(10 亿元)、第二生产基地(15 亿元);

二,蔚来中国预计 2020 年营收 148 亿元(上市 3 款车型),2024 年营收 1200 亿元(上市 6~8 款车型),2020 年至 2025 年总营收 4200 亿元,总税收 78 亿元,2025 年前在科创板上市。

发布方中安在线,是安徽新媒体集团主办的 " 省惟一重点新闻门户 "。这则消息早先也被 @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 刊载。

时效快、细节足、很官方,长得高度 " 疑似 " 协议条款。不过到下午就都被删改成为统一措辞了。

李斌在采访中对以上超纲信息予以否认," 我都不知道是哪来的消息。" 他也无法提供进一步的消息,问及相关内容,他只能反复重申," 目前我们只是签了一个框架 "。

这个框架,李斌说,主要就是约定双方组建一个专门的工作组。具体都还在谈,最终协议计划在两个月内正式签署。

也就是说,目前能够实锤的是,双方具备非常强烈的合作意愿,强烈到啥都没有也必须让大家知道一下。不过,意愿之上,再叠加了我国语境特有的一些表达,大大提升了该项目将继续推进的必然性。这些表达包括:

一, 项目名头很响。这是作为 2020 年合肥市重大产业项目之一,和其他七个重大项目进行的集中(云)签约;

二, 入画存在感很强。签约地点选在江淮蔚来工厂,是蔚来的主场,同时还举办了 EC6 的量产启动仪式,省市领导围观了蔚来现场换电演示;

三, 领导规格很高。安徽有六个省委常委都来到现场;

四,消息由政府方面率先释放,并且在央视新闻联播中进行了报道:

这些几乎就是在说,板上钉钉。

但是,李斌绝对不会把任何 " 敲定 " 类型的字眼说出口,虽然他积极地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以此来表达高涨的信心。

非常谨慎的矛盾表现,正是源自上一个失声多时的框架协议。

成为人民币玩家

去年 5 月 28 日,蔚来曾宣布,和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

据此协议,蔚来要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一个新实体 " 蔚来中国 ",并向 " 蔚来中国 " 注入特定的业务和资产。亦庄国投则通过其附属实体或联合第三方对 " 蔚来中国 " 投资 100 亿元人民币,以获取 " 蔚来中国 " 的非控股股东权益。

此外,亦庄国投也将协助 " 蔚来中国 " 建设或引进第三方,共同建设一个新的生产基地,来生产公司二代平台车型。双方正在继续为完成最终具有约束力的交易文件而努力。

以上内容不仅郑重地被录入了去年 5 月 28 日蔚来提交给 SEC 的 6-K 文件,也写进当天发布的 2019 年 Q1 财报之中。然而尴尬的是,框架之后再无下文。去年坊间早有传言,此笔投资已经停止。对此李斌表示不予评论,请看公告。

而综合我们获得的信息来看,这个百亿 " 蔚来中国 " 项目,应该会在合肥政府的帮助下得到落实。

对这个架构的坚持,多少反映出李斌对资本的诉求。

根据《证券日报》当时的报道,蔚来设立新实体 " 蔚来中国 " 的目的,是要将中国业务与资方融合,便于在中国地区融资。蔚来需要更多资金,海外上市已经打通了美元的融资通道,还希望能够打通人民币的融资通道,并在未来几年内保持两个通路。

今年 1 月,李斌也向我们表达过相似的看法。

他指出,从去年开始,蔚来的融资策略,就从主要在美元市场融资,以创汇带发展,转向对接人民币投资人。而和地方政府接洽,也是谋求人民币融资通道的一种途径。对蔚来而言,现阶段更在意资金规模和到位速度,而不像其他新势力那样执着于地方政府带来的资源支持。

这种 " 又大又快 " 的标准,可以在今年以来的多笔可转债融资上看出一二。

在昨天的采访中,李斌又提到了人民币融资通道的问题。但是对于和地方的合作,他有了一些新看法。

吉利?还是合肥和江淮

关于为什么落户合肥,大概是此次李斌面对媒体最热爱回答也是可以回答得最详细的问题,(但是答案高度同质化),我们在此简要地概括一下:

首先,基于和江淮的合作,蔚来在合肥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布局。

其次,安徽和合肥的营商环境,李斌感觉很好。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后发力量,合肥 GDP 达到约一万亿,正在迅速摆脱过去粗加工经济,对产业升级有旺盛的需求。比如,此次和蔚来集体云签约的项目,都是聚焦高端前沿行业,八个项目总投资在 1020 亿元。

另外,落到别的城市,还要重新建厂。江淮蔚来工厂年产能可以达到 10 万辆。去年两款车型的交付量是 20,565 辆,还有相当大的富余。

用李斌的话说,这次合作是合理的选择。" 对地方好,对我们好。"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推进顺利,和江淮的合作关系将更加紧密。

我们此前曾报道,吉利计划投资三亿美元入股蔚来,并有意为蔚来代工。

当时未露出的情报是,李斌和李书福已经基本谈妥,但是李斌仍有犹豫。相比吉利,李斌希望和自己更熟悉的企业合作,比如江淮、广汽、长安。不过,这些都是国企,由于疫情关系,未来的不确定性比较多,对投资或有收紧。

眼下的局面,我们可以猜测的一种假说是,吉利的强势参与,很大程度上肯定了蔚来的投资价值,提升了投资信心,或许就此加速了合肥方面的决策流程。

同时,合肥给出的条件,也更加符合蔚来的期许。

比如,从规模上,超百亿元的量级,就要远远大于 3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1.14 亿元)。再比如,如果形式参见 " 亦庄模式 ",那么李斌和蔚来或许也将保持对项目的控股权和控制权;而吉利方面或许会有别的打算。

媒体电动星球 News 提到一个细节很有意思:

李斌说,此次和合肥的合作,之前没有严肃讨论过,双方正式谈判是在元旦后、春节前,也就是 1 月才开始谈,中间过了春节,还有防疫工作,前后也就一个多月时间。

这是一个分外高效务实的速度。

我们向李斌询问,与合肥的合作,是否意味着吉利的投资就此作罢。他表示,那些都是传闻,对传闻不作任何评论。

但是他也表示," 和其他资本不矛盾。" 如前所述,蔚来有美元融资的通道,他们在美股上市的公司是 NIO Inc.。

根据 2018 年蔚来财报显示的公司架构

如果总部项目,如那位消息人士所述,类似子公司的概念,那么在对 NIO Inc. 整体的投资上且或看不出影响。

可能产生的问题是,如果该项目如 " 疑似 " 传闻中那样拆分在本土上市,会对 NIO Inc. 产生怎样的牵扯?

但是这些都是 " 太远 " 的问题,太多如果了。细则毛也没有的前提下,不作臆想。

在一些严谨的业内人士看来,到目前为止,此笔合作只点到融资规模,没提到融资渠道,就意味着什么都还没定。甚至并不意味着选择确定,而是一种和更多可能的投资方进行斡旋博弈的筹码。

但大多数人则是判定,政府方面能解决。毕竟除了直塞现金,给钱的方式很多。

无论如何,这些都说明,蔚来正在变成抢手货。

他们自己也是知道的 …… 最近都开始舍得投朋友圈广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