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因为经常接触很多不同的汽车的缘故,我被问的频次最高的问题之一,就是:试了这么多车,会不会嫌弃自己的 C-HR?
这是一道送命题。确实,就算不说远的,单单 2019 年,我也试驾了不少让我爽到灵魂出窍的好车,它们在不同的角度戳中了我的爽点。



S 65 AMG Coupe:这是我心目中的第一神车,真正的陆上公务舱:一台让人有驾驶欲望的 S 级,完美的舒适型大马力座驾,它不用怕和路上任何一辆车斗快,但也不屑于和任何一辆车斗快,这就是这台车给人的底气。

混动奥德赛:这是我作为一家之主,最喜欢的一辆家庭车。底盘松散隔音差?和我现在的 C-HR 相比都不是事儿。动力足油耗低,有一丁点驾驶乐趣。只是身形过于累赘这一点,对我来说是原罪。
好车这么多,说我不会动摇呢,一定是假的,一台 4C 就忽悠得我春心荡漾了。但是试完之后想换的车,还没有出现。因为我太清楚自己选车的时候,是为什么挑中现在这台车的了。
如果说车评人选车有什么特长的话,那无外乎就是:第一,因为试车试得多,知道一款车的各方面表现是怎么取舍和达成最优解的,能够接受相互矛盾只取其一或者找到平衡点;第二,非常明确自己的需求;第三、明白自己的需求对应的是哪款车。
当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不会再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了。它完美地符合了我对它的期待,当然缺点也完美地一个不落地出现了:
跑山的时候会觉得这套动力系统太肉,飙直线连仲维的半条命 307 都飙不过;做麋鹿测试会发现这台 " 视觉系低趴 " 实际上还是不如轿车;后排一旦挤满 3 人,坐在中间的岳父大人总要把脑袋往前凑(靠背太挤);走烂路的时候也会因为改了避震和降低了车身而心惊肉跳;看着别的车动不动好几万优惠,也会觉得自己没捞着好处 ……
我打心里喜欢它的优点,也能接纳它的缺点。把这些只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出现的骨头挑掉,这车就是一枚完美的鸡蛋,而且是一枚由我自己孵化的鸡蛋。

虽然我不认为车是有生命的,但是我觉得人和车之间是有羁绊的。这种日积月累的相处所形成的羁绊,像极了老夫老妻那种关系。
我们不仅知道对方的优点和缺点,也知道对方的痛点和笑点,相互找到一种舒适的、恰到好处的距离感,长时间磨合之后的相处方式,两个人互相迁就、也互相造就。这种共生关系,没办法用量化指标来衡量,也不是找来一个各方面指标吊打原配的陌生人,就能够替代的。

至于今年我要买一辆电动车,算不算打脸,脚踏两条船?我觉得不算,因为对于电动车这种类别,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哪一台是会发自内心赞叹 " 真香 " 的,——我就是馋它的身子,感受一下电动车主的真实用车状态,仅仅是一段没有感情基础的单纯的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而已。


不过就好比美食家不会嫌弃家的味道,旅行家也会挂念家里那张床一样,躺在熟悉的温床里的归属感,是任何好车的乐趣都代替不了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