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SUV 市场,自主品牌在排名前 20 中拿到了 10 个席次,在排名前 10 拿到了 5 个席次,在前 5 拿到了 3 个位置,在含金量最高的前 3 拿到了两个位置,而且是冠亚军,哈弗 H6 更是连续八十多个月垄断销冠,打的本田 CR-V 和大众途观郁郁寡欢。
在 MPV 市场,自主品牌强势依旧,在排名前 20 拿到了 15 个名次,在前 10 拿到了 7 个席次,在前 3 拿到了两个位置,其中五菱宏光长期垄断销冠,销量几乎等于第二名别克 GL8 的 3 倍,两者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虽然如此,但是自主品牌在 SUV 方面的优势和在轿车市场的完败,背后也是有原因的。
先入为主,后入者被镇压
必须承认,合资轿车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奠基人。早在 80 年代,桑塔纳和广州标致及后来的捷达和富康,奠定了中国轿车市场的基础。封闭几十年的国人通过这些合资轿车第一次和全球接轨。他们惊奇地发现,和国内当时最流行的北京吉普 212 相比,桑塔纳行驶中竟然非常安静,踩一脚油门就能窜出去,捷达开上几百公里竟然不会开锅,甚至可以几万公里不大修;广州标致简直太好开了,行驶稳定性和驾驶乐趣和 212、上海轿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最早的几款合资轿车,对当时的国人彻底进行了一次洗脑,这场洗脑的代价就是,国人对于合资轿车顶礼膜拜。这种印象一旦建立,就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不可磨灭的印象。

但是在 SUV 市场,情况恰恰相反,中国第一辆正式喊出 SUV 名称的车型是赛弗,这辆 SUV 是长城汽车 2002 年正式推出。在 2002 年之前,虽然也有合资车企推出类似车型,但是并未确立 SUV 的概念。事实上在中国汽车市场,是长城汽车第一次提出 SUV 的概念,一炮打响之后,奇瑞、吉利、比亚迪和众泰等大批自主品牌车迅速进入,几乎是热刀切黄油一样瓜分了市场。

受限于政策,难以进入市场
中国汽车启动时候一片荒芜,尤其是上个世纪 90 年代,市场远没有今天竞争激烈,处于极端饥渴状态,人们收入逐年提升,市场上的供给极端贫乏,汽车关税高达 200% 甚至 300%,一辆上海大众制造的桑塔纳可以卖到二十多万,一辆捷达可以卖到 18 万,比世界市场的价格高两倍还多,当时中国轿车市场是全球利润最高的福地,流淌着奶油和蜂蜜,随随便便推出一台轿车就可以大卖特卖,赚得盆满钵满。因为合资品牌的相对垄断,上海大众桑塔纳和一汽大众的捷达竟然可以 20 年不换代,照样卖得风生水起。只是令人无比遗憾的是,这是属于合资的盛宴狂欢,和自主品牌没有关系。

在中国轿车市场发展最快的 10 年,从 1992 年(中国汽车元年)到 2002 年的黄金十年,自主品牌一直被关在门外。在政策的保护之下,合资品牌如鱼得水,德系、日系、美系、韩系、法系以及意大利系等全球品牌纷纷进入中国,自由自在地在轿车市场跑马分肥,迅速建立了产品优势。此时的自主品牌,只能一个个趴在墙外,看着合资轿车在国内大鱼大肉,自己却连一口泔水都喝不上。


SUV 市场的情况和轿车市场明显不同。因为 2002 年之前,市场并没有 SUV 的概念,也就不存在限制问题。当时的长城皮卡早就做到了中国第一,对于乘用车市场虎视眈眈,看着合资品牌在轿车市场吃得脑满肠肥,难免心生羡慕,但是限于自主品牌的身份,长城汽车几乎没有希望获得轿车牌照。必须感谢魏建军,这个全中国最纯粹、最懂汽车的人,以巨大勇气和智慧曲线救国。2002 年,魏建军给皮卡加了一个盖,命名 SUV,曲线进入乘用车市场,然后一炮打响,如此自主品牌等于间接进入了乘用车市场,获得了极其宝贵的生存权。等到主管部门反应过来,自主品牌 SUV 已经席卷全国,各大自主品牌蜂拥而至,再想限制和驱逐已经不现实了,这就给自主品牌保留了宝贵的自留地,也提供了反攻合资的大后方,这一点必须感谢长城汽车,感谢魏建军,在某种程度上,他开辟的 SUV 市场,挽救了自主阵营。
早期的粗制滥造败坏了声誉
自主品牌轿车干不过合资还有一个问题,属于自身问题。
因为 2002 年以后,自主品牌才被进入轿车行业,当时获准进入的吉利奇瑞和比亚迪们早就急不可耐,取得准生证后几乎最快速度推出产品。
但是必须承认,当时的自主品牌非常孱弱,一穷二白,没技术,没资金,没实力,只凭借着做大做强民族汽车工业的热血和决心,以及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当然有些事情必须依靠实力,仅仅有精神是不够的,所以当时自主品牌推出的第一批车型普遍尴尬。

盘点当时自主轿车特点," 外形山寨,品质低劣,价格便宜 "。这也是消费者对于自主轿车的第一印象。国内某知名品牌的第二款自主轿车,因为低廉价格,巅峰时期月销量曾经达到 4 万辆,年销量达到 30 万辆,可惜因为山寨外形和糟糕质量,给百万车主留下了苦痛不堪的回忆,后来这群车主成为抹黑自主品牌最坚定的力量。

长城轿车的退隐江湖
总之,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种下什么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果实,自主 SUV 能够所向披靡有着深刻的历史基础,自主轿车的破败凋零,也有着难以洗刷的原罪。但是一个整体趋势是,自主品牌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自信,它们已经掌握了设计和制造高颜值、高品质和高性价比汽车的技巧和方法,新生代消费者也没有早年消费者对于自主轿车的痛苦回忆,或许再过几年,或许再过一段时间,自主品牌的轿车终会收复失地。
但是我们认为,自主轿车要想收复失地,长城汽车必须参与进来,因为今天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的窘境,长城汽车的缺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长城汽车某种意义上扮演了自主领袖的角色,在自主品牌面临选择的关键时刻,长城汽车总是以领路人的身份,率领着自主品牌走出泥泞。
1980 年代,长城率先进入汽车行业,激励了无数后来者前赴后继;
1990 年代,长城汽车率先进入皮卡行业,一年时间成为皮卡老大,实现了对外资品牌的挤压驱逐。

2010 年代,又是长城率先举起高端化的大旗,先是推出哈弗 H7/H8/H9 等高端车型,率先顶破 20 万天花板,后来又推出纯粹高端品牌 WEY,激励了更多自主高端品牌的诞生。
本来长城轿车其实做得也很不错,虽然起步很晚,但是到 2013 年时候销量已经超过 20 万辆,排名自主第一,这是时至今日,绝大多数自主品牌依然没有达到的高度。只可惜从 2014 年开始,长城汽车逐渐停止了轿车研发,逐渐淡出轿车市场。

写在最后:
所以,我们这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稿件,最后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期望长城汽车能够重启轿车生产线,这不但将帮助长城汽车以微小代价占领广阔市场,更将成为整体自主阵营的最大福音,在获得长城轿车的强力加盟之后,自主品牌的轿车反击战也将会顺利打响。